太上清靜經 圖註敘:
夫鴻濛分判 陰陽始列 輕清上浮者為天 其質陽也; 重濁下凝者為地 其質陰也; 清濁相混者為人 其質陰/陽合併。 惟人:秉乾坤而交~以成「性」; 受陰陽而感~以成「形」; 得五行之化育~而五臟、五德、五靈由斯而全焉; 受六合之交感~而六腑、六根、六神由斯而備焉。 列三才之品為萬物之靈。 世間難得者~「人」也; 人生難得者~「道」也。
夫:人與天地同列三才 而不能與天地同長久者~何矣? 皆因不知消長之理也; 人與佛仙同體而不能與佛仙同超證者~何矣? 皆因不知先天之道也; 人與君臣同形而不能與君臣同富貴者~何矣? 皆因不知積德之功也; 人與萬物同性而不能與萬物無傷者~何矣? 皆因不知惻隱之心也。 然而不知消長之理、先天之道、積德之功、惻隱之心 則天堂路塞、地獄門開也。
是故:太上道德天尊 廣發慈悲之念 大開方便之門 著清靜之經 演長生之訣 流傳天下 廣佈四海。 化醒原來。 其經至簡至易 極玄極妙。 其句九十有六 正合九六原人之數 以應乾/坤之卦也。 其字三百九十有四 除開河圖生成之數 以應八卦之爻也。 又得混然子之慈悲以列圖像。 更仗水精子之聖才以增註解 共分二十四章 章章珠璣 同參二十四圖 而圖圖沉檀。 條分縷析 剴切詳明 真乃度人之寶筏。 醒夢之晨鐘//救人之靈丹//升仙之階梯也。 實為慕道之禪杖、辨真之藥石、劈旁之斧鉞、照幽之炬燈也。 是道則進,非道則退~言非淺近理數顯微。 若有善緣得遇~便是三生有幸。 須當盥手恭讀 理宜過細體閱。 不看之時 高供神堂 則有丁甲守護 更能鎮宅驅邪。 早晚跪誦 還可消災解厄 積德感天 自有明師相遇 低心求指經中之玄 下氣懇傳先天之道。 照經修煉 功果完備 在儒可以成聖//在釋可以成佛//在道可以成仙也。 若是天下同人 依是經而尊之 得是道而修之 千難不改 萬難不退 日就月將 三千功滿 八百果圓 丹書下詔 脫殼飛昇 逍遙天外 浩劫長存 豈不美哉? 不負:太上度人之婆心 以念聖德之慈意 學者其毋忽焉。 此是『道德天尊』之厚望也。 夫是為敘。
太上老君:日用玅經 ~ 敬跋文
人秉 上帝賦性 聚集宇宙精英 質列三才之品 位尊萬物靈長 且六道之中 人身世修躋「聖神仙佛」之樞紐 故亦有「人身難得」之喻。
人類既如上述之優異生存條件 倘若善自珍惜 不負天職使命 則入世立為聖賢君子 繼天理、立人極,匡輔造化不足 出世修佛仙真人 宏天道、宣教化 參贊天地之化育。 而人欲克遂此天職使命者 則首重儒家內聖外王「三綱領」與「八條目」之進修與實現。 而外王必由於內聖。 內聖工夫:本人人本分內之事 非為身外希冀之求。 在人「性天心地」上用工夫。 人既是質列三才之中 則人必傚法天地之道 方配天地之位。 故必以「法天象地~博厚高明」為伊始。 人既秉 上帝賦性降形 得其全靈 則終以「全授全歸~返本歸元」為依歸。
「人法地/地法天/天法道/道法自然」此仍人傚法天地自然之法則。 地由何法? 地乃「博厚至靜」之象徵 故能載山川、育萬物,生機泱然。 天由何法? 天乃「高明至虛」之象徵 故能擧星斗、覆萬彙 天理流行。
人身是宇宙縮影 人身自是一小天地 故有「性天」、「心地」 「頭天」、「腹地」之玄機妙語隱含其間。 「性天清明~心地靜厚」 頭藏玄關 內居元神; 腹寓丹田 中含元炁。 人倘性天清虛 則本性自在;靈台無塵 則元神靈明。 心地靜厚 則心安理得; 一念不生 則元炁暢旺。 「清靜經」:即是「法天象地 ~法大道~法自然」之經。
太上道祖: 濟度無邊~演經說法 理貫人天 週融理事。 所垂諭經典:大洞真經~難以計數。 「道德、清靜、感應、日用」等經 只是較為流通廣泛者而已。 而此「清靜妙經」全為「內聖」之功。 蓋以內聖奠基 入世出世之大經大綸/大理/大義皆涵蓋其中。 據聞本經:原為諸天神所參修 至晉朝時際 方由葛洪仙翁宣化廣佈於人間。 歷朝以來~頗多高賢註解 集於「道藏」中。 吾見各註:總以本水精仙祖所註、混然子附圖者較符合吾等參研。 欲使其更廣佈流傳~故以重新編輯校正 增添現代標點 以利大眾研習。 但願人人共沾太上道祖鴻恩;齊蒙清靜妙經法益 同契清靜內聖宗旨 駢歸「無極大羅先天」。 誠如本「清靜妙經」直捷導引眾生「高明配天~博厚配地~悠遊無疆」之旨趣矣! 虛靈道子 敬識。